系所简介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力学系的前身是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由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及其他著名学者共同创立于1952年,是中国的第一个力学专业。自创立之日起,以周培源为首的一大批著名学者,如:钱敏、吴林襄、叶开沅、陈耀松、董铁宝、王仁、周光坰、孙天风等,为北大力学的创立付出了努力和智慧,奠定了北大力学系发展的坚实基础。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在教学、科研和基础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力学与工程技术人才。他们已经成为科技、教育、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各行业的领军人物、技术骨干,其中20位系友当选为我国两院院士、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院士。该系是国家第一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 1 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力学)、 1 个教育部一级重点学科(力学)、 2个二级重点学科(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是全国唯一拥有2个二级重点学科的力学学科,下设7个博士点。并有与 “ 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共建的优势。
该系为全国仅有的两个 “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 之一,教师中杰出人才总数占比领先全国同类科系。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4 人(含兼职),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获得者 12 人,“ 长江学者 ”5 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 4 人, “ 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 ”14 人,“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 获得者 6 人, “ 青年拔尖人才 ” 1 人,形成了一支既能从事学科前沿研究,又能承担国家重大需求研究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该系教授担任世界计算力学协会副主席、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秘书长等学术社团重要职务,多人担任国内外期刊的主编或副主编。
该系着重研究力学及交叉学科的重大前沿问题,以及国防和工程中的关键问题,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工信部等部委重大项目和国防与重大工程攻关课题。近 3 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在内的200多项科研项目,已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 ,PRL ,JFM ,JMPS , IEEETAC 等国际顶级期刊。该系与多所国际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有密切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交流的机会,丰富了教学手段与内容。
在全国第三、第四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都名列榜首。2020年,北大力学学科入选 “ 双一流 ” 建设学科;同年,“ 理论与应用力学 ” 专业入选全国首批 “ 强基计划 ”。2021年,“ 理论与应用力学 " 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研究方向
流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环境资源与系统生态学、空气动力学、湍流、生态环境流体力学、燃烧学、传热传质学、航空航天推进技术、流动稳定性与转捩、理论流体力学。
人员名单
薄 童 蔡庆东 陈国谦 陈十一 陈 正 符策基 江贤洋 康 炜
卢 臻 李 植 马 壮 佘振苏 沈在意 苏卫东 陶建军 王健平
固体力学
实验固体力学、计算固体力学、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
人员名单
戴兆贺 段慧玲 冯 帆 黄国良 李法新 励 争 毛 晟 裴永茂 唐少强
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
医学成像和数据分析新技术、细胞力学与生物微纳米技术研究、生物医学材料与器械及其力学特性研究、器官与组织力学
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