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力学专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溯其源流,早在京师大学堂时期即设工科分科大学,1946年北京大学工学院成立,下设的机械工程学系、土木工程系与力学息息相关,张维、钱伟长、王补宣、杜庆华等众多名家在此执教、兼课或学习;钱学森先生亦亲自参与学院发展规划、指导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工学院的机械、电机、土木、建筑四个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 ;北京大学工学院建制取消。在周培源先生建议下,三校调整筹备委员会及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大学建立力学专业,同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1979年3月,北京大学力学系成立,1995年更名为力学与工程科学系。2005 年2月,北京大学决定依托学校理科、医科以及人文学科的综合学科优势,重新创建工学院,同年,能源与资源工程系成立;2006年,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整体进入北京大学工学院;2010年,航空航天工程系成立。2024年,为响应国家“新工科”建设战略需求,北京大学整合优势资源组建工学部,成立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由原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能源与资源工程系、航空航天工程系支撑建设,标志着力学这一传统优势学科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北大力学,自周培源先生首创,钱敏、吴林襄、叶开沅、陈耀松、王仁、周光坰、董铁宝、孙天风等一代学者相继奋斗,艰苦创业,为北大力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老科学家精神的鼓舞下,北大力学在教学、科研和基础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构建了特色鲜明、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着重研究力学及交叉学科的重大前沿问题,以及国防和工程中的关键问题,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重大项目和国防与重大工程攻关课题,取得了一批领先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北大力学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力学与工程技术人才,是全国培养院士最多的力学学科,共计20位院友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他国家院士。
面向未来,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将结合人工智能、低空技术、新能源、量子信息、先进计算等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交叉拓展力学基础研究,发展基于力学的多学科交叉工程科学,致力于在国际力学前沿基础理论和重大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上做出重要贡献。学院下设四系一所:力学系、科学计算与智能工程系、航空航天工程系、能源与资源工程系、海洋工程研究所。同时,学院拥有湍流与复杂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重要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科学计算与智能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能源与资源工程、海洋工程。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代衔接有序,既能从事学科前沿研究,又能承担国家重大需求研究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国家级人才计划(含青年项目)、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人才计划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比例位居全国同类院系前列。
教育教学是学院的立院之本,学院始终坚持“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教育理念,既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训练,也有深厚的人文素养熏陶,还有对创新精神的鼓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构建了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北大力学学科连续三次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榜首,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第一批“强基计划”、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力学强基班”拥有完善的保障措施和先进的培养体系,并设立“周培源书院”,开拓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培养力学基础与跨学科交叉领域人才。通过构建数理基础科学与空天海洋能源等工程技术间的桥梁,培育具有科技报国使命担当、深厚家国情怀、卓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未来工程科学引领者。同时,学院注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融合培养,依托学院“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北京大学周培源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培育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高水平和国际化的教学体系是学院的教学特色,也是学院发展的战略支点。学院大力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通过联合培养和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快教育国际化,与多所世界顶尖院校建立战略合作,打造多元化的学术环境,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氛围,既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也提升了学院在全球力学领域的话语权。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始终秉持“建设世界顶尖一流学科”的战略定位,成立了由世界著名科学家组成的指导委员会,以及由国内外大型企业领袖组成的理事会,为学院的战略制定、资源拓展献计出力。产、学、研结合是学院办学的重要战略举措。学院尊重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的发展规律,响应国家重大产业政策,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和院企合作模式,积极构架“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与业界紧密合作探索和推动国内工科发展的新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将传承北大百年的学术积淀与创新精神,继续弘扬周培源先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学术精神,着力营造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朝着“创新机制,汇聚英才;前沿引领,一流教学;强化基础,勇攀高峰”的总体目标稳步前行,致力于建设世界顶尖学科,将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力学与工程科学领域发挥核心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学术界具有显著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