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北京论坛(2025)新工科专题论坛开幕式暨北京大学AI for Engineering主论坛、工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作为北京论坛(2025)新工科专题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承办的两场分论坛“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发展战略研讨会”“科学计算与智能工程论坛”分别于2025年11月5日下午和6日上午举行。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惠,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掌星,北京大学工学部主任、工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慧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潘翀,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院长黄伟希,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田强,苏州大学教授钱跃竑,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赵吉东,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船海技术系主任胡志强,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刘轶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邵丽华,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院长杨越,党委书记欧阳晓玲,副院长刘谋斌、张通,工学院副院长陈正,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院长助理黎波、徐克,周培源书院首席教授王建祥,力学系主任韦小丁,航空航天工程系主任黄迅,能源与工程科学系教授张信荣,以及校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师生共百余人出席了相关论坛活动。两场分论坛段慧玲院士出席并致辞,分别由杨越教授、刘谋斌教授主持。

段慧玲院士出席分论坛并致辞
11月5日下午,“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战略研讨会”举行,会议聚焦力学学科未来发展路径,旨在凝聚多方智慧,共商发展大计。段慧玲院士在致辞中表示,2025年是北大工学发展的关键年,随着“科技创新年”启动,以及2024年底“1本5院”新工科布局的构建,北大正系统整合工程学科力量,传承115年工学底蕴,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卡脖子”技术难题展现新担当。作为中国首个力学专业,北大力学既要守住 “基础研究” 的根本,更要打开 “交叉融合” 的视野,结合人工智能、低空技术、新能源、量子信息、先进计算等新质生产力,探索力学+的创新路径。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为推动力学学科建设、工程教育改革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汇聚智慧,为我国力学与工程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战略研讨会现场
报告分享环节聚焦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人才培养及学院各系所的发展规划与科研布局,为相关领域的长期发展规划路径。杨越院长首先对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进行了总体介绍,随后,王建祥教授作力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报告,韦小丁教授、刘谋斌教授、黄迅教授、徐克研究员、李宏源副研究员分别作力学系、科学计算与智能工程系、航空航天工程系、能源与资源工程系、海洋装备与工程研究所的发展规划报告。同时,以聚焦学校“科技创新年”主题,王圣凯研究员、杨越教授、张信荣教授、黎波研究员分别作有组织科研团队报告。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发展战略研讨会”分论坛报告嘉宾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王建祥、韦小丁、黄迅、徐克、李宏源、王圣凯、杨越、张信荣、黎波、刘谋斌)
为进一步深化交流,研讨会特设“力学与工程科学发展圆桌论坛”,由段慧玲院士主持。李惠院士、胡志强教授、赵吉东教授、潘翀教授、黄伟希教授、田强教授分别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工程科学”“力学与工程科学本科生培养” “力学如何更好地与国家重大工程应用结合”等主题发表看法。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科学核心问题的融合路径;聚焦力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协同培养,探讨了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和本科生培养思路。为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力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多元视角。

圆桌论坛
(从左到右依次为:段慧玲、李惠、钱跃竑、胡志强、赵吉东、潘翀、田强、黄伟希)
11月6日上午“科学计算与智能工程论坛”举行,论坛聚焦科学计算与智能工程发展中关键、紧迫、重大问题,以及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兴、前沿方向开展研讨,促进深空、深地、深海等领域工程科学发展,提升引领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分论坛共同主席段慧玲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她表示本次论坛在北京大学工学部成立及新工科建设深入推进之际举行,意义深远。论坛以“科学计算与智能工程”为主题,聚焦工程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面对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传统工程方法在深空、深地、深海等领域面临挑战与机遇。论坛倡导建立以“工程知识表征为核心、人工智能赋能为基础、物理与智能双驱动”的数智融合新范式,推动工程思维与技术体系的革新。希望以此论坛为平台,凝聚共识、激发创新,促进跨学科跨机构合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科学计算与智能工程发展贡献“北大智慧”与“工学力量”。

段慧玲院士致辞
在特邀学术报告环节,报告嘉宾围绕科学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突破传统科学计算瓶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从而推动技术升级等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惠,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掌星,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刘轶军,苏州大学教授钱跃竑,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赵吉东,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船海技术系主任胡志强教授分别作题为《微分方程AI 求解范式》《科学计算与人工智能模型赋能能源转型: 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边界元法研究进展与机器学习赋能》《LBM:原理,算法及应用》《激光增材制造数值计算中的科学挑战和进展》《AI for Ocean Engineering 的应用挑战和解决技术的初步探索》的主旨报告。

“科学计算与智能工程”分论坛嘉宾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李惠、陈掌星、刘轶军、钱跃竑、赵吉东、胡志强、刘谋斌)

合影留念
作为北京论坛(2025)新工科专题论坛“北京大学AI for Engineering论坛、工学发展战略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发展战略研讨会”与“科学计算与智能工程论坛”,紧扣新工科建设核心,为前沿科技与产业融合、学科发展战略规划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来自各界的智慧碰撞,既深化了 AI 与工程、力学与工程科学的跨界认知,也为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思路。未来,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将持续深化跨学科交叉与合作,凝聚学界与产业界智慧,助力北大新工科建设,共同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