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 | 应用物理中心:【微纳尺度热输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

高能量密度物理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纳尺度热输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杨荣贵(北京大学工学部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时 间:2025年9月25日(周四)12:20

  点:北京大学工学院1号楼210会议室

 

报告内容摘要:

随着电子器件特征尺度的减小与芯片功能的增强,局部热流密度高达1 kW/cm2(每平方厘米千瓦 级),芯片与电子系统的散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刻理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微观产热机理、电-热 输运和界面热阻等对电子器件的热管理至关重要。本报告将着重介绍其课题组在微纳尺度热输运的理论与 实验研究的一些进展和对芯片热管理的一些见解与展望:1)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和深度学习等计算方法, 研究声子-声子及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精确预测半导体材料的热导率、电子迁移率及电子-声子之间的热驰 豫过程;2)在实验方面,基于时域热反射法(TDTR)测量,利用变光斑法、椭圆光斑法、双频率法能够准确 测定如SiCGa2O3等第三、四代半导体的各向异性热导率张量、薄膜热导率及界面热阻

 

报告人简历:

杨荣贵博士,北京大学工学部讲席教授。杨荣贵于200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MIT)机械工程系博士学 位,师从陈刚院士。自20061月起,杨荣贵博士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校区机械工程系任职13年,历 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提前两年获得终身教职)、终身正教授。2018年回国,任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 工程学院二级教授。 20245月起入职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系任讲席教授。杨荣贵博士深耕于传热学与 能源领域,长期从事电子材料与器件热输运机制和热管理、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与辐射制冷等的前沿基础 研究与技术研发,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迄今为止已发表包括4Science (3篇在国内发表)1Review of Modern Physics在内的280多篇期刊论文。截止至20258月,Web of Science总引用33000余次(他引32000 余次),H指数88Google Scholar 总引用43000余次,H指数97, 近一年度引用6000次。杨荣贵博士于2008年 入选《科技评论》评选的3535周岁以下的世界顶尖青年发明家2009年获得美国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 教授奖,2010年获得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Bergles-Rohsenow传热学青年学者奖,2017年获评全球十大物理 突破,于2020年度获得国际热科学纪念奖,2021年起连年名列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斯维尔中 国高被引科学家

 

欢迎各位老师参加交流与讨论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新奥工学大楼
  • 邮编:100871
  • 邮箱:office@mech.pku.edu.cn
  • 电话:010-62751812
  •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2025
官方微信